绿水青山织锦绣,生态产业成效显。走进织金县双堰街道花红社区,郁郁葱葱的茶山延绵起伏,采茶人的身影在满眼翠色中若隐若现。
一大早,年近六旬的当地居民肖大爷便戴上斗笠、背上箩筐,前往茶园采摘春茶,“25元采一斤茶青‘卖’给公司,每天挣个百把块钱。有了这个产业,让我们这些无法外出务工的老年人也能就业增收。”
贵州乌蒙利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蔡靖告诉记者,该公司在双堰街道经营的茶园有近7000亩,当下每天采茶用工1200多人。“春茶采收的近两个月时间,我们的茶山大规模带动群众就业,每年都要发放工资300多万元。”蔡靖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采茶是个熟能生巧的活儿,我每天可以挣200多元。”家住双堰街道花红社区的罗琴,是茶园的老员工,在家门口采茶已有7年,采茶技术相当熟练,“每年采茶时节只要不旷工,我就能挣差不多2万元。”
放眼望去,茶园周边群峰叠翠、绿树成荫。依托良好的生态气候优势,该公司种出的茶品质佳、口感好,色香味俱全,很受消费者青睐。2022年,公司共产出干茶叶47000多斤,产值2000多万元。
翠色蔓延天地间,美了山川富了民。据蔡靖介绍,乌蒙利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目前在织金县发展茶产业已累计达12000多亩,带动茶叶基地周边20多个村集体合作社入股分红,助力当地群众多渠道增收。
美丽的茶园景观,还带动了近郊游。沐浴着春日暖阳,不少县城居民走上茶山观光赏景,或在坡顶凉亭静坐,或踱步于绿色之中。为促进农旅融合发展,茶山上还设有专门的种茶、采茶、制茶体验区和品茗室、烧烤区、特色农家菜餐饮区等。
守好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近年来,织金县充分依托低纬度、高海拔、多云雾的地理气候优势,因地制宜规模化发展茶产业,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生态建设、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三不误”,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汪瑞梁
编辑 谢朝政
二审 顾野灵
三审 李凯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