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攻坚国产替代,关注黄金赛道“卖水人”
(相关资料图)
作为生物技术产业的底层支撑,生命科学工具类似于芯片技术在半导体行业的垄断地位,生物技术驱动的万亿级新兴市场将催生出庞大的底层生命科学工具需求。据灼识咨询,2021年,我国试剂耗材市场规模已约700亿元,且均处于快速成长期,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2020-2025年生物试剂及一次性塑料耗材的复合增速分别达18.0%、20.1%。我国科学服务行业起步较晚,试剂和耗材几乎进入巨头垄断时代,国产化率不足10%,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生物技术驱动万亿市场
合成生物学:合成生物学被誉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具有低成本、低能耗优势,且几乎覆盖人类生活涉及的各领域。据BCCResearch数据,2019年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已达53.20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可达188.85亿美元,2019-2024年的CAGR28.8%。
生物基材料:根据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预测,2030年全球将有20%的石化产品(约8000亿美元)可由生物基产品替代,然而目前的替代率仍不到5%,较2020年市场提升空间近6000亿美元。在低碳经济驱动下,生物基材料市场规模加速提升,2021年,我国生物基材料市场规模达199.2亿元,同比增速由2018年的8.6%逐步提升至16.2%。生物基材料行业竞争充分,以细分领域龙头为主。
生物食品:人造肉不仅节能环保,还能解决伴随着人口增长而来的食物短缺问题。人造肉正处于行业导入期,据MarketsandMarkets,2021年,全球植物肉市场规模已达160亿美元,预计至2025年可达279亿美元,年复合增速达15%。当前,美国人造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我国人造肉处于蓝海阶段,市场较为分散。
生物医用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市场空间广阔,且正在向促进组织再生的再生生物材料演化。2020年,我国生物医用材料市场规模接近5000亿元,约占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的一半。由于较高的技术、资质和资金壁垒,全球生物医用材料高端市场已形成寡头垄断局面。目前,我国70%的高端产品依靠进口,但在心血管支架、封堵器、生物型硬膜补片等部分生物医用材料方面已实现进口替代。
生物农业:生物育种能够降本增效,在传统育种已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对于食物需求的背景下,生物育种的产业化进程加速。据IDTechExResearch,预计全球生物技术种子规模将由2020年的282亿美元增长至2031年的443亿美元。全球种业高度集中,前五大企业垄断了一半以上的份额,且持续高研发投入,领先优势不断加深。而我国种企规模小,且格局分散,2021年,前五大企业市占率仅约12%,未来成长空间广阔。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变化超预期、新技术研发不及预期、国产替代不达预期、国际形势变化超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