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相关资料图)

1、国有企业利润增速逐月收窄,与2021年对比,2023年4月份两年平均下降8.9%;

2、1-4月工业利润继续下降,但下降幅度持续收窄;

3、今年以来,企业利润变化的基本趋势决定了经济复苏的基本态势;

4、价格因素将持续对企业利润形成较大拖累;

5、债务驱动增长的模式已经走到尽头,控制债务风险是企业盈利和经济复苏的重要前提。

周末,财政部和统计局发布了1-4月份的国有企业和工业企业的利润数据。5月26日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主要效益指标保持增长。1-4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5.1%。5月2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数据显示,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0.6%。

一边的数据显示国有企业利润大幅度增长,另一边的数据表明工业企业利润大幅度下降。我们的企业经营情况到底如何?会怎样发展?该如何评价?

一、国有企业利润增速逐月收窄,与2021年对比,2023年4月份两年平均下降8.9%

财政部的数据显示,2023年1-4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262282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利润总额14388亿元,同比增长15.1%,应交税费20206.2亿元,同比增长1.1%。怎么样,大家是不是觉得,嘿,看来国企还是不错,利润增长15.1%,是营业收入增幅的2倍,看来关键时候还是需要国企来稳定大盘。

实际上,由于2022年各地强制性口罩问题,企业经营极不正常,利润也极不稳定。如果与口罩三年中,企业经营较为稳定的2021年同期对比,2023年1-2月份利润6506亿元,2年增长24.2%,年均增长11.4%;3月份利润4742亿元,2年增长10.7%,年均增长5.2%;4月份利润3141亿元,比2021年4月下降16.9%,年均下降8.9%。

由于这两年国有企业的利润增长慢于销售收入的增长,国企的销售利润率也在显著下降。2023年1-4月,国有企业销售收入比2021年1-4月增长了17.2%,但利润总额仅增长8.16%。销售利润率从2021年1-4月的5.94%降低到2023年1-4月的5.49%。

与此同时,国企的资产负债率也从2021年4月份的64.3%,增加到2023年4月份的64.8%,增加了0.5个百分点。

二、1-4月工业利润继续下降,但下降幅度持续收窄

从2021年初开始,工业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同比增长幅度就在不断下滑。工业企业利润从2022年4月份开始转入下降通道,下降幅度也逐月扩大。工业企业的销售收入从2022年11月份开始也同比下降。

不过,取消强制性口罩政策之后,企业生产得以恢复正常,国内的基本消费品也略有复苏,因此工业企业的销售收入从3月份开始转入小幅增长,工业企业利润下降幅度在2023年1-2月达到22.9%的底部之后,也持续2个月有所收窄。

2023年4月份,工业企业的销售收入98883亿元,同比增长3.8%,增幅比3月份扩大了3个百分点;净利润5161亿元,同比下降18.2%,下降幅度比3月份收窄了0.9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为5.2%,虽然比去年同期回落了1.4个百分点,但比2023年1-2月份的4.6%回升了0.6个百分点。

三、今年以来,企业利润变化的基本趋势决定了经济复苏的基本态势

作为中国经济的主体,也是政府确保经济基本稳定的基本盘,国有企业在我国不仅具有一般的企业属性,还是政府掌控经济、调控经济、分配社会资源的重要手段。比如,市场要素中最重要的资本要素、上游的重要矿产资源,重要的能源与动力生产与供应,重要的交通工具、重要的信息产业、重要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等,都被强制性掌握在国有企业手中。

3年强制性口罩,对民营企业的冲击明显大于国有企业,这隐藏了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国有企业竞争性弱点和较差的盈利能力。但停止口罩之后,对民企的束缚略有放松,民企的竞争性优势就开始苏醒。这里我之所以使用了对民企的束缚略有放松的形容词,是因为在生产资料、资本要素、行业准入、招投标等很多关键性方面的国企民企不平等,依然没有任何改变。

4月份,国有工业企业的利润下降幅度从3月份的16%,明显放大到21.2%,降幅扩大了5.2个百分点;但外资港澳台工业企业,4月份利润同比增加16.8%,而此前的1-2月下降了35.7%,3月份下降了7.5%;私营工业企业4月份的利润虽然同比下降了21%,但下降幅度比3月份收窄了7.3%。

4月份,不仅是工业企业中的国企利润下降幅度扩大,整个国有企业利润在2021-2023年的两年平均增速,也在逐月回落。3月份平均增长5.2%,比1-2月份回落了6.2个百分点;4月份则平均下降了8.9%。

错把3年特殊时期国企的特殊的业绩当作国企原生的盈利特质,这显然流于表面了。这可能也是大A股不给“中特估”面子,“中特估”概念可能缺乏科学依据和未来业绩空间的主要原因。

从1-4月份企业的盈利变化趋势看,今年经济复苏、稳定增长的关键,确保就业稳定的关键、提高居民收入的关键,都需要看民营企业的下一步表现。

四、价格因素将持续对企业利润形成较大拖累

由于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并未进行改革,今年以来劳动者收入增长依然滞后于GDP的增长,导致消费需求持续偏弱,进而影响、传导到生产需求难以持续扩大,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和消费者价格指数持续回落,对企业的营业收入和盈利增长都形成了较大的拖累。

4月份,PPI和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分别下跌3.6%和4.7%,降幅较3月份分别扩大了1.1和1.3个百分点;CPI同比上涨0.1%,涨幅比上个月回落0.6个百分点。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已经环比三连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已经环比5连跌(含跌幅为零的月份);CPI同比离下跌只剩下0.1%的距离,PPI已经连续7个月同比下跌。

5月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50种生产资料价格环比平均下降了2%,同比平均下跌了19.4%。

由于主要生产资料价格环比与同比仍然在持续下跌,意味着5月份的PPI和CPI仍将继续回落。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的销售收入将因为销售价格下降而减少,但债务利息、人工费用、税收仍然有所增加,这将进一步压缩工业企业的利润,增加工业企业的亏损面和亏损金额。

五、债务驱动增长的模式已经走到尽头,控制债务风险是企业盈利和经济复苏的重要前提

考虑到财政部公布的是国有企业的利润数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是工业企业的利润数据,这两个数据都只能观察到部分企业的经营情况。

不过,5131家A股的上市公司,既有国企,也有私企;既有工业企业,也有金融业、建筑业、服务业,他们都是中国各行各业中最优秀的那一部分企业,他们的经营情况,无疑会优于未上市企业,因而也会优于企业整体表现。

A股上市公司已经陆续公布了2023年一季度的季报。根据国证(武汉)证券研究院对A股公司季报的整理,我们发现,全部A股企业一季度营业收入17.05万亿元,同比增长1.8%,比2021年一季度增长14.7%;净利润1.49万亿元,同比增长2.1%,比2021年一季度增长8.8%。

一季度财政部公布的国有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9%,利润增长7%。由此可推算民营企业一季度营业额同比下降了14.8%,利润同比下降了5.3%。

一季度上市公司中,42家银行净利润为5743亿元,同比增长3.3%,比2021年同期增长11.7%。5089家非银行企业利润为9157万亿,同比增长1.3%,比2021年同期增长7%。

从数据来看,银行业利润在企业总利润中的占比越来越大。2023年一季度42家银行业利润占国有企业总利润的51.1%,占A股所有企业利润总额的38.5%,比2022年同期的占比增加了0.4个百分点,比2021年同期增加了1个百分点。

虽然从去年开始我们下调了银行贷款利息,但因为社会债务持续上升,企业债务也在持续扩大,非金融企业向金融企业支付了越来越多的资金成本,这是银行业利润持续增长,但非金融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利润增长困难的重要原因。

2023年4月,中国的社会融资存量已经达到359.9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3%,比2021年4月增加了21.5%;其中企业社会融资存量为220.2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5%,比2021年4月增加了20.5%。

如果非银行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速代表所有非银行企业的经营情况,那么一季度企业利润的增长幅度同比1.3%,远低于企业债务的增长幅度10.5%。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

【作者:徐三郎】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