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还记得马斯克刚掌管 Twitter 时,那名因睡在办公室地板上的睡袋里而走红的女高管 Esther Crawford 吗?当大家都以为她获得马斯克信任时,她还是被解雇了。网友有人说 Crawford" 阿谀奉承 ",也有人讽刺她," 在办公室睡觉还不够,这真是令人震惊 "。

对此。Crawford 也在推特中回应道," 看到我在 Twitter 2.0 上全力以赴,你可能会认为我的乐观或努力工作是一个错误。那些嘲笑和嘲笑的人一定是旁观者,而不是竞技场上的人。我为团队在如此多的噪音和混乱中进行建设感到非常自豪。"

离职后,Crawford 在社交平台上写下了一篇 " 我在 Twitter 的一份工作总结 " 的文章,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之前的 Twitter 内部管理的混乱和马斯克入主 Twitter 后的随性和喜怒无常。我们翻译并整理了 Crawford 的帖子,以飨读者。


【资料图】

01 马斯克之前的 Twitter:管理层都 " 躺平 " 了

跟用过 Twitter 的朋友们一样,我对这个经典厂牌被改成 "X" 也有不少看法。而当下,可能正是聊聊自己在这家公司这段工作经历的最好时机。

其实我并不算是老员工,只是像大家一样热爱 Twitter、使用 Twitter。直到 2020 年我建立的初创公司被 Twitter 收购之后,我才开始以内部人士的角度审视一切。观察之下,我发现它既令人惊奇又有着种种诡异问题 …… 当然,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是个内心深处喜欢给自己加压、充满紧迫感的人,而 Twitter 的工作氛围却孤独且官僚主义横行。出于自我意识的愚蠢权力斗争、重组和团队名称变更时常出现,粗暴打断员工们的正常安排。

光是能劳动还不够,你还得懂政治。

我对 Twitter 基础设施的陈旧和非标而感到震惊。但除了季度收益电话会议之外,几乎没有哪位高管愿意认真想想这件事,毕竟只要收益到位、还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呢?员工们总感觉公司里的一切都是拿胶带缠起来的,只能算是勉强能运行。另外,大家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一个小小的产品变更,也要拖上几个月、甚至几个季度才能完成的事实。

为了适应职业发展,管理层变得愈发臃肿,企业文化也相当软弱、不太适合我自己的脾气。这里缺少良性辩论和批评,反而默认用 " 不好意思,做不到 " 和 " 那是其他团队的事情,别越界 " 来搪塞。

团队可能会耗费几个月来构建一项功能,并在最后一刻再因风险太大而被毙掉。

与客户的直接交流,很可能会演变成一场地盘争夺战,并在各职能部门间制造僵局。

我还记得这么件事:有位同事花了一个月时间,想申请接触几位创作者。他先后接触了 3 位高管和 6 个不同的职能团队,最终有 4 名高管参与审批。这也太离谱了 …… 而且遗憾的是,我亲眼看到很多极富才能的人在经历这样的流程之后,筋疲力尽、士气低落。

大多数人都很擅长自己手头的工作,但在 Twitter 我们几乎不可能裁掉那帮人浮于事的家伙。他们只会被调到其他团队,因为经理们很少有意愿或者能力弄清要怎么把低效人士扫地出门。

高绩效文化会让人们不断保持进步,而躺平文化则会让人们感到沮丧。Twitter 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总让人感觉自己在浪费自己的潜力。在我任职期间,最擅长打破废话、激发愿景的人是 Kayvon Beykpour,但因为他并不是 CEO,所以并没有全面管理公司运营的权力。

尽管存在这些实际问题,但我还是很幸运能参与到 Twitter 的产品、设计、工程、研究、法律、商务拓展、信任与安全、营销、公关等领域,跟最有才华的人们一起工作。通常,由具有内驱力的人们组成的小型跨职能团队往往能挑战某些关键假设,从而带来深远的业务影响。参与这些团队非常有趣,可这种感受却总是种例外、而非规则内的产物。

等待 2022 年收购交易的那几个月尤其漫长且痛苦,感觉就像领导层集体消失了,躲在律师和法务身后。无论提出什么关于公司未来的问题,他们给出的答案都是 " 信托责任 " 那种陈词滥调。同事们开始公开讨论 Twitter 收购案,认为主要原因是领导层对自己规划和解决长期问题的能力缺乏信心。

02 马斯克带来了 " 恐惧文化 "

虽然我对马斯克了解不多,但当时还是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毕竟他建立了特斯拉和 SpaceX 等令人难以置信的卓越企业,还一直保持着稳定运营。也许他的介入能够改变现状,为公司注入新的活力。

而之后的真实经历,用一个个具体事例给我好好上了一课。

当人们问我为什么要留下时,我的答案很简单:乐观、好奇、个人成长,还有丰厚的报酬。从一开始,我就意识到马斯克要推动的改革有些很聪明、也有些很愚蠢。但作为团队的一员,我总是秉持着 " 公开表扬、私下批评 " 的理念。我不是那种沉默寡言、埋头干活的类型,无论是在收购前还是收购后,我都不惮于公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反驳意见。

而最终,我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我在 Twitter 2.0 里找不到心理安全感,就是说我随时可能被解雇,而且连个严肃理由都没有。我已经一次次见证这样的情况,看到这对团队士气产生了怎样的负面影响。尽管我改变不了现状,但还是会尽最大努力激励那些负责重要工作的同事,也为正努力适应这种野蛮、硬核企业文化的人们提供一点情感支持。

马斯克这人有一种奇特的魅力,而且他真的很有趣。他的性格里不乏各种怪癖,比如一遍遍重复同样的故事和笑话。但最大的问题是,他的情绪可能瞬间从兴奋变成愤怒,所以人们很难预判他的心情和对事情的反应。于是乎,大家越来越害怕参加会议、或者向他传达负面消息。

有时候,我感觉核心团队对马斯克观点的支持有点过度积极、甚至到了狂热的地步。每当有人提醒我要小心发言时,我会礼貌地感谢他们,但也强调我就是这样的性格。我不想被笼罩在马斯克制造的恐惧文化下。他要么尊重我的特性,要么让我卷铺盖走人。无论是哪种结果,我都愿意坦然接受。

我很快意识到,马斯克治下的产品和业务决策都是他直觉判断的结果,而且他似乎并不愿意寻找和依赖大量数据及专业知识来充实自己的决策过程。这对我来说真的很受打击,因为我坚信但凡能多搜集一点信息和知识,他的决策质量都能上一个台阶。相反,他会在 Twitter 上开展民意调查、询问朋友,甚至向他的传记作者寻求产品建议。有时候,他似乎比那些一辈子做研判的专家更相信随机反馈。我一直不明白他为什么会这样,甚至到现在也没理解。

我觉得情况并不一定非得走到如今的地步,但我也不是说马斯克的到来就完全是坏事、或者应该想办法把他踢出局。他是个聪明人,有足够的钱去犯错误,并在过程当中纠正问题、找到方向。身为 Twitter 最大的股东,他可以在短期之内拉低公司价值,只要最终能扭转局面就行。

他对速度的关注已经到了难以理解的地步,而且他明显并不害怕砸碎一个旧世界。但现在真正的问题,是他要怎么建设起一个新世界,特别是还有没有足够多的用户愿意接受他构想中的那个新世界。

通过近距离马斯克,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有好的、有坏的,也有一言难尽的。他永远大胆、热情、懂得如何讲个令人振奋的故事,但同时他思维跳脱、缺乏同理心,这给 Twitter 员工造成了巨大的痛苦。

马斯克在解决物理难题方面有着非凡的天赋,但要想打造出能促进人与人之间联系和沟通的产品,需要的则是完全不同的社交能力和情商。在这方面,他明显做得不够好。

社交网络虽然很难彻底 " 咽气 ",但仍会在一圈圈的螺旋下降中走向衰败。只有时间会告诉我们结果如何,而我衷心希望 X 能够站稳脚跟,毕竟良好的竞争对消费者最为有利。

03 " 如今的 Twitter 简直像个疯人院 "

与此同时,我对各位在幕后不知疲倦工作的员工、想要稳定平台销售产品的广告商,还有经历过混乱更新的客户们深表同情。我承认,如今的 Twitter 简直像个疯人院。

Twitter 曾经拥有迅猛的发展速度,但也饱受官僚主义之苦。而如今的 X 则由一位善变的领导者掌管,平台上最大的声音来自他的本能和直觉,这艘巨轮就在这样怪异的状态下继续向前行驶。很多朋友听说我,可能是从所谓 " 睡袋事件 " 来的。当时我晚上不回家,就睡在会议室的地板上。那我就来聊聊这事好了。

亲身经历这样一场病毒式的新闻传播是种有趣的经历。我被左翼人士攻击,被称为亿万富豪身边的马屁精;同时也被右翼人士攻击,因为我同时是名母亲,而他们把我妖魔化成了女性为了选择事业而放弃家庭的反面典型。

值得庆幸的是,我自己没什么心理包袱,也不会对键盘侠们的说辞太过较真。毕竟要想让自己的言论在网上激起哪怕一小会热度,厚脸皮和强烈的自我意识都是必要的因素。

真实故事其实非常简单。马斯克上任后,马上给我安排了一个几乎实现不了的项目期限。作为产品负责人,我永远不会要求员工做我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所以我跟一支跨多个时区的出色团队昼夜不停地赶进度,我们最终克服了困难、按时完成了交付。这段过程很辛苦,但也很有趣。最初那几个月确实很疯狂,但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所以我从不后悔。

其实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全力以赴的状态很难找到,甚至值得为之庆祝。但很明显,没人能永远以这样的速度赶工,只有在出现紧急任务时爆发一下。无论是职业生涯还是当初的学生时代,我都时不时会为重要的事情熬个夜。我并不后悔投入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也为自己一路走来取得的进步和成果感到自豪。这是种职业道德,我愿意接受伴生而来的压力和辛劳。

我觉得生活就像一场游戏,而 Twitter 易主之后我们瞬间进入了困难模式。当然,我喜欢接受艰难的挑战,因为这样既有趣又有益,是我们快速成长和学习的底层动力。

我意识到,如今的社会正走向两极分化。但对于 Twitter 这款应用、它的所有者和未来前景时,我既不是忠诚的铁粉、也不是充满恨意的批评者——而是个乐观的务实者。

但所谓 " 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我这样的态度在互联网上很不受待见,毕竟人们不能简单把我归结成支持或者反对派。可我觉得自己能够摆脱原教旨主义观念、自由看待事物,其实是件很幸福的事。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被描述成英雄或者恶棍,具体要看是谁从哪个角度来讲这个故事。马斯克也一样,不能简单用认可和贬低来定义。他是个复杂的人,掌握着深不可测的金融和地缘政治力量,因此整个社会才需要他站在善良的一边,而绝不可滑向政治分歧与割裂那一边。

我对他的很多决定也抱有异议,对他毫不留情毁掉那么多事物感到惊讶。但只要继续投入充足的资金和时间,更多创新事物可能也会在废墟中开花结果。

至少我希望是这样。

04 被解雇是 " 最大的解脱 "

有时候,人们会问我被解雇后感觉如何,其实这对我来说是这辈子最大的解脱。虽然网上怎么评价这件事的声音都有,但我可是身经百战了,并不会受什么影响。我知道我自己是怎么工作的、为什么要这么拼命,所以不会轻易被舆论所动摇。我管理的产品团队被解散也很正常,毕竟几乎所有其他项目经理都被辞退了,我又有什么特殊的呢?

之后,我去好好休了个假,终于找回了休息和放松的感觉。我是个富有创造力的人,也是个勤勤恳恳的构建者,所以我尽早会回到一家高强度工作的企业。但我很感激这段能尽情思考、阅读、旅行和陪伴爱人的闲暇时光。

在认真反思之后,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信,最好的结果必然来自能将头脑与心灵完美结合的伟大领导力。

而且我还总结出一个对任何成功者都适用的警示故事,也是我自己没有做好的地方——我们所在的位置越高,自己的世界就会变得越小。这是个奇怪的导论,但最富有、最具权势的人,往往也是最隔绝于世界的人。

我之前经常观察马斯克,他看起来非常孤独,因为他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上。这绝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模式。

金钱和名誉会造起一座心灵监狱,导致心理健康严重恶化。大家肯定都听过类似的名人轶事,他们最终都独享抑郁、偏执、自大、妄想、狂躁和行为古怪的泥潭。

生活在这样一间 " 回声室 " 里相当危险,因为身处高位的人们往往会被唯唯诺诺者所包围。这帮家伙需要以此谋生,从你的成功当中分一杯羹。所以一定要分得清谁是家人、谁是朋友、谁是战友,留住我们身边的这一丝美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始终保持正轨,并经受得起风浪与颠沛的洗礼。每个人有时都需要直面残酷的现实,如果解雇掉所有敢于发声的人,那么现实就可能被扭曲成一个诡异变形的漩涡。

我之所以关注 Twitter,就是因为我痴迷于这种孤独感和在人与人间建立联系的问题。让人倍感不安的是,尽管我们建立起了一个更安全、更富裕的世界,但人类却变得越来越孤独。我不觉得这是什么必然的取舍,所以我才会在个人经历和职业生涯中一次次挑战这样的现实。

总而言之,Twitter 是互联网上一个奇异且特别的地方。我很庆幸自己能在它的发展历程中,扮演一个微小的角色、做出一点微小的贡献。

无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都会继续坚持使用 Twitter。这里的社交活动仍旧活跃,我也会继续关注、参与和分享热门话题。因为我不想,也绝不可能自绝于这片网络天地。

也许 X 会取得巨大成功,但也不排除它最终会彻底失败。

总之,这应该会是一段有趣的旅程,我也将对未来拭目以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