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佛冈县某石场有限公司存在越界开采、超规模开采、偷税漏税和未足额缴纳土地复垦费用等违法行为。清远检察机关运用“无人机+3S”技术,通过无人机巡查定位、卫星遥感历史影像比对、激光雷达技术测量……成功“揪出”这只矿山“硕鼠”。

矿山区域常位于交通不发达、信息闭塞的偏远区域,传统照相摄像手段受局限,调查取证难度大,怎么办?清远市检察机关用好信息科技,强化法律监督“利器”。

这是清远检察机关全方位落实“科技强检”战略的缩影。近年来,清远市检察机关通过积极探索数字检察工作,全力助推法律监督体系和能力实现新的提升、新的跨越。


(资料图片)

仅2022年,清远检察机关建成内部数据库采集多个平台数据近1910万条,探索构建法律监督应用模型222个,在非法采矿、虚假诉讼和安全生产等领域开展大数据法律监督专项工作,排查出案件线索12714条。

办案有“力度”

超越时空“千里眼”

按下办案“快进键”

一宗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案件,侦查机关经过不懈努力,于2020年抓获犯罪嫌疑人张某,但案发现场已物是人非——道路已改道、河流干涸变成水田。而当时的现场勘查记录不详,照片梳理少,不能完整反映现场。

二十多年前现场的地形地貌,还能重现出来?借助科技的力量,这已经成为现实。

办案检察官从广东省档案局调取了上世纪90年代的航拍图,协同相关部门调取案件发生时现场所在位置的道路、河流、山体、稻田、村落、森林等矢量数据。上述数据叠加航拍图后,得到平面的现场图,再通过三维实景技术,将黑白平面的现场图变成了三维、彩色的现场地形地貌图。

“该实景重建模型经过大量当地村民等确认,一致认为还原逼真度达到90%以上。”办案检察官感慨,这为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办理提供了新的证据视角。

重科技、用科技,制约法律监督的时空因素等正在得到破解。

当前,清远检察机关以增强法律监督能力为核心,以加快实现智能应用为方向,使用诸如“无人机+3S”(3S指代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和RS遥感技术)技术、高速摄像机、卫星云图、大数据等手段助力司法办案,围绕数据智能打造新时期检察信息化建设新生态。

“将检察机关的监督触角延伸到全市1347个网格单元中去。”英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这样描述大数据办案。2022年5月,英德市人民检察院运用“网格+检察”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式,对平台94608条信息进行筛查,定向检索出涉水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在统计和比对后,大站镇长湖水库水浮莲泛滥的问题浮出水面,最终得到解决。

通过大数据分析获取线索后,如何实地取证?

2021年,清远市人民检察院下发连南地区垃圾填埋场管理不到位、地下水存在污染的案件线索。

为增强办案质效,解决传统相机拍摄取证方式存在的视角局限、效率低下、前后对比不明显等技术“瓶颈”,连南人民检察院还使用无人机勘检等方式,获取可“呈堂证供”的线索。结合向相关部门调取全部扩散井水质监测平台数据,进行人工分析后,最终确定立案的关键证据。

监督严“尺度”

查处违法“敢亮剑”

督责问效“形闭环”

作为全省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清远矿产资源丰富、矿产种类多、分布范围广,要实现对矿产资源领域全方位、全链条、深层次系统治理,检察机关公益诉讼等检察监督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

连州市某矿业公司实际开采矿种与所签订的采矿权转让合同内容不符,还涉嫌在没办理有效的采矿许可证的情况下,以探矿名义非法采矿、堆放矿渣非法占用农用地的违法行为。

连州市人民检察院对此依法开展行政公益诉讼监督和刑事立案监督,切实维护国家利益。

该案件得到妥善处理,正是检察机关善用无人机现场勘查技术、卫星空间遥感检测技术、生态损害赔偿专业司法鉴定等现代科技手段的结果。“办理案件时通过卫星遥感的大面积监测能力,单幅影响可覆盖几百平方公里,有效节约实地调查的交通及人力成本,有效提升了案件办理质效。”负责该案的检察官说。

在清远,法律监督模式深层次变革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从取证到量刑,科技的应用正在形成“闭环”。

为规范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帮助检察官精准提出量刑建议,清城区检察院主动拥抱现代科技,于2022年10月开始引进“小包公”智能量刑辅助系统,用智能手段为检察官办案服务。

该系统上线使用至今,清城区检察院共运用其提出量刑建议66件80人,全部得到法院采纳,确定量刑建议采纳率为100%。

值得关注的是,通过运用“小包公”智能量刑系统,还能及时发现量刑不适当案件。在未引入该智能量刑系统时,去年1月至9月,案件起诉到法院后调整量刑建议的有25件。从去年10月份引入该智能量刑系统以来,案件起诉到法院后未出现调整量刑建议的案件。

司法有“温度”

科技元素“多一分”

未检关怀“多十分”

2021年起,清城区人民检察院设立依托“清城检察”微信公众号设计开发的“智慧未检”小程序。这是清远全市首创的未检科技元素,逐步实现了未检微信小程序检察云服务、3D电子沙盘心理测评服务、音乐座椅与心理咨询师同步辅导双智慧模式、“亲子学法”线上普法相结合的“智慧未检”工作模式。

一宗“黑户”少女入户案例,检察官通过“智慧未检”小程序的“助学帮困”栏目线上获得了某社区社工上传的少女“黑户”失学线索,遂监督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同时联系妇联、教育局等多部门,辗转多地为该少女落实户口及上学问题。由该案改编的办案故事《“黑户”少女落户记》入选广东省未成年人保护百集普法短剧,并获评2022年度全省检察机关“最佳办案故事”。

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用好科学技术才能更好地呵护“祖国的花朵”。以上述小程序为例,小程序中含“观护帮教”“权益保护”“普法宣传”“我来报告”等四个板块,将未检工作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大大提升帮教的质效。

陈某猥亵儿童案中,2022年10月,被害人母亲在互联网寻求社会力量的帮助,在微信搜索得知清城未检“智慧未检”小程序后,在“权益保护”板块为其女儿申请了心理咨询以及家庭教育服务。

被侵害儿童的家长还在小程序“我来报告”板块提出民事起诉的困惑,检察官通过手机连线为家长提供法律帮助,并作出了支持民事精神损害赔偿诉讼的决定,这也是清城未检首例民事支持起诉案件。

据统计,自上述小程序建立至今,共实现了800余人次的帮教检察云服务。

此外,清远检察机关牢牢把握“质量建设年”契机,坚持以目标、融合、数字、效果为导向,积极探索社区矫正巡回检察工作。

通过从司法局、检察机关统一业务系统、公安局获取社区矫正对象相关数据8289条,汇聚社区矫正对象、判处管制等数据库,分别搭建法院判决数据池和社区矫正数据池,建立大数据监督模型,精准发现监督线索。

通过建立社区矫正对象漏管、社区矫正对象应宣告而未宣告禁止令等5个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精准发现社区矫正对象漏管、未依法收监执行、应宣告而未宣告禁止令、应判处而未判处罚金刑等监督线索2109条。

20

22

数读科技强检“成绩单”

助力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探索开展非法采矿、危化品管理等大数据法律监督专项工作,发现部分地区超量开采所得矿产资源1327万余吨、土地面积595万余平方米,预估少缴漏缴税款1.07亿余元。致力以诉源治理促进社会治理,发出的1175件检察建议均被采纳。

“四大检察”新业务,实现“四个上千”。

1.行政检察:2022年,清远全市检察机关共受理行政检察案件1236件,涵盖案件3372件;

2.刑事诉讼监督:刑事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以及两法衔接监督移送案件共1333件,针对刑事执行活动违法提出纠正2737件;

3.民事检察:共受理民事检察案件1191件,同比增加1.65倍;

4.公益诉讼:立案调查公益诉讼案件1189件,办理诉前程序案件859件,同比分别上升49.94%和17.67%。

批捕起诉案件质效提升。2022年全市检察机关不捕率为58.98%,不诉率为20.11%,案件比优化至1.06。认罪认罚适用率保持89%以上,确定刑量刑建议提出率保持96%以上,法院采纳率为98%以上,诉前羁押率为28.86%,以检察温度力促罪犯从内心深处认罪悔罪、改恶向善。公开听证2369件,努力促进案结事了人和。

来源:清远检察融媒体中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