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庆玲 张均斌 魏其濛

走进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鱼山岛,像踏进了一个“钢筋铁骨”交错而成的丛林。一座座大型石油炼化设施林立,灰黄相间的金属装置在阳光下泛着光泽,火炬塔里的烈火昼夜不息……据说,这里到了晚上灯火通明,又被称为“不夜城”。

这里曾是一座孤悬东海之上的偏远小岛,岛上常住人口500余人。如今,这里是我国首个、世界第二个“离岛型”石化基地——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的所在地。该基地是国家重点规划建设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也是一座体量巨大的“世界级工厂”,有着4000万吨/年炼油、420万吨/年乙烯、1180万吨/年芳烃的生产力。


(相关资料图)

5月26日,舟山绿色石化基地一角。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庆玲/摄

与一些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化工厂不同,走在基地,闻不到刺鼻的气味。这不得不提该基地的一个鲜明标签——绿色。

炼油行业是一个产生大量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行业。究竟如何打造“绿色”石化基地?在该基地建设之初,有人有过类似的疑虑。作为全国首个赋予打造绿色发展标杆的石化基地,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管委会副书记、副主任王存璋拿出了一组数据:该基地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其中环保投资约占工程总投资的7%,处于国内同行最高水平。

他介绍,该基地自建设以来,始终坚持“国际一流、绿色环保”的理念,污染物排放主动执行国内最严标准。炼化一体化项目及配套工程废气、废水排放浓度在规划阶段就主动提档,从严执行国内最严限值。

此外,该基地及周边建成9座大气监测站,构建环境监测监控预警网络,从建设期就启动环境质量背景值监测。连续5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基地建设运行未对周边环境产生明显影响。基地投产以来,舟山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上升,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全国第三。

在基地二期工程中,有一个高百余米的“大块头”——“浆态床”渣油加氢装置。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浆态床加氢部经理王志勇介绍,通过“浆态床”渣油加氢技术,不仅可将重质、劣质原油高效转化为清洁油品,实现利用“最差的渣油”最大化生产“最优质的产品”,而且还能通过浆态床渣油加氢—油渣制氢—重金属回收的组合工艺路线,真正把原油“吃干榨净”,减少污染物排放,形成循环经济绿色链条。

这也是该基地落实“减油增化”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王志勇说,新能源汽车出现后,油品需求量不断减少,高端化工品用量增加,基地积极进行产品结构调整。通过“浆态床”渣油加氢技术的应用,可大幅度优化油化比例,减少了成品油,增产了化工原料,为石化基地向化工新材料发展提供了原料保障。

当前,在“双碳”目标下,我国迈上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而今,舟山绿色石化基地也正全力推进三期建设,致力打造石化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高地。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活动中,王存璋告诉记者,前不久,该基地管委会启动了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示范建设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主持炼化与能化产业耦合、双碳、减污降碳协同等10个示范项目,全力创建石化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先行示范区,引领我国石化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在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减污降碳工作的未来计划中有两项重要内容:“十四五”期间,推进污水“近零排放”、臭氧前体物协同控制减排、绿色发展管理赋能提升、“无废集团”创建、百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等5个示范工程建设;“十四五”末至“十五五”期间,推动10个重大专项中的部分研究成果转化落地,以实实在在的绿色低碳产业项目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