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海报怎么装得下她一生的荒唐”。在综艺《乘风2023》首播之时,瞿颖的一位粉丝曾如此“戏谑”地推介。饶有趣味,但细想,也恰如其分。

正在热播的《乘风2023》中,观众见到了久违的瞿颖。 受访者供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荒唐”,可以理解为打破常规、特立独行;也意味着,外界对其似乎熟悉,又略感神秘。出道三十三年,从第一代国际名模、热单歌手,到张艺谋电影《有话好好说》里的都市女生安红,《百变大咖秀》中毫无偶像包袱的“百变谐星”……瞿颖的演艺人生,不断绽放着绚烂且多样的色彩。

如何理解瞿颖?在短暂的采访结束后,我们也并未窥知全貌。但她和我们分享了许多粗粝的、具体的、趣味盎然的人生碎片。在所谓“荒唐”背后,我们看到了一个关于自由奔跑的故事;关于女性如何打破年龄、观念、社会期待的束缚,真正享受为自我而活的畅快人生。

乘风而上

“朋友比我还积极,让我的使命感一下就来了”

《乘风2023》录制前,节目组曾让每个姐姐填写一份问卷,对“学习一首歌的速度”“学习舞蹈的速度”进行自我能力判断。瞿颖大笔一挥,直接在跳舞那栏写上:最长一个星期。

这于她而言并非盲目自信。12岁时,手长、腿长的瞿颖就被业余体校选中,当了几年田径运动员;23岁发行第一张国语专辑《跟着我飞翔》,同名主打歌一举斩获当年中国音乐电视大赛优秀奖;35岁在综艺《舞林大会》中脱颖而出,成为“最佳舞者”……直到如今,网上流行什么歌或舞,没几天,瞿颖精湛的表演视频一定会紧随其后。

瞿颖从未停止学习与自我更迭,这也让她在《乘风破浪的姐姐》播出第一季后就不断收到朋友的推荐。其中有熟悉的,也有不常联系的,但大家都不约而同:“去参加吧!”“没有比你更适合的了。”

“本来(参加《乘风2023》)就是想玩得开心,但她们比我还积极,让我的使命感一下就来了。”作为本季节目中年龄最长的姐姐,52岁的瞿颖对自我的期待与信任远超出年龄的刻板桎梏:莽撞、勇敢、好奇、热情、跟着感觉走……这些理应独属于年轻人的特质,在瞿颖身上同样从未消逝。

第一次公演,瞿颖毅然选择了刘逸云所在的《Problem》组——这是一首快节奏的英文歌曲,考验唱、跳、说唱等全方位舞台能力。“我想要找突破。我虽然年纪大,但是你放心!”她曾在节目中兴奋地向刘逸云打着包票。

即便,接踵而至的风浪,也曾打乱这位掌舵者的节奏。身处海外姐姐云集的组合,又是第一次挑战英文说唱,为了不给队友拖后腿,瞿颖把自己的大脑和身体当作“复读机”,用“最笨的方法”不断重复默背每一句英文歌词,直到形成肌肉记忆;一日复一日泡在排练室练舞长达十几个小时,她养成多年的规律作息一夜间被全盘打破。

“真的很吃力。”瞿颖坦言。进组前,身高1.75米的她把体重控制在59公斤,然而排练三四天后,她很“轻松”地瘦了6斤。“你知道年龄稍大一点,胶原蛋白就没那么多了,太瘦的话脸就会很难看。他们都说演员要瘦,上镜才好看,但我还是喜欢健美的、紧致的。”她试着忙里偷闲,刻意多吃一些。体重回升了三四斤,但身体累到极致,脑袋也开始反应迟钝。起初想要“玩得开心”的想法也逐渐被疲惫冲淡,接踵而来的是强烈的失控感。瞿颖感慨,“我对想去做事的那种执着跟热情是不会变的,唯一能做的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尽快融入并跟上大家的节奏。”

快乐的来源

“我的幽默遗传我爸,乐观遗传我妈”

若在生活语态之下,试图寻找瞿颖身上的疲倦感、失落感,无疑是徒劳的——她的热情、欢乐,就像持续沸腾的开水,永远无法散去那股子热乎劲儿。

时间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高挑的身材,傲气的外表,曾让瞿颖被外界称为“最冷艳的国模”。很多人第一次见到她,甚至都不敢主动搭话。但作为瞿颖老友的胡兵,多年后依然记得,有一次演出排练后大家都十分疲惫,只过了一会儿,人群逐渐集中,一大帮人围成一个圈欢声笑语不断。胡兵好奇地挤进去一看,瞿颖正在中间表演搞笑段子。

即便在《乘风2023》这样竞争激烈的女性秀场之中,瞿颖也从未端起“大姐”架子。姐姐们的第一次会面,空气中弥漫着彬彬有礼、手足无措,直到瞿颖爽朗的笑声比人先一步迈入屋内,并开始逐一和姐姐亲密拥抱。你甚至难以分辨,哪些是她的老友,哪些是第一次见面的新朋友。“我不会因为节目就掩饰我的个性,‘我要是突然说话声音特大,别人会怎么看我啊?’我完全没有这些顾忌。”真实、直接,是瞿颖最舒适的处世风格。

瞿颖的“热乎劲儿”到底来源于何处?我们或许无法脱离她的成长环境来探寻。瞿颖出生于湖南,母亲曾是湖南省工人文工团的舞蹈演员,父亲是湖南省花鼓戏剧团的演员。在外界看来,她从小就受演艺世家的熏陶。但这个“家”,似乎又不太寻常。

瞿颖的父亲可以称得上是当年的“斜杠青年”。除了花鼓戏之外,他还喜欢话剧、电影、书法、手工、魔术……父亲很崇拜哑剧表演艺术家王景愚,总模仿他的经典作品《吃鸡》,还创作过哑剧《啃甘蔗》。大院里有文艺表演或者谁家结婚,他都要去演个绝活儿。

瞿颖的母亲转业后进入医院担任文艺干事,经常早上6点就去广播站广播。母亲的普通话并不标准,但每天从喇叭里传来的声音永远那么自信。每到周末,母亲还要负责放映露天电影,制作幻灯片。即便这么忙,母亲也享受其中,每天回家都哼着小曲。瞿颖和哥哥从小就懂得分担母亲的辛苦。每到周末,兄妹俩就帮妈妈扯绳子、拉银幕、弄电线、连音响。

“我的幽默遗传我爸,乐观遗传我妈。”在瞿颖看来,父母对他们从未刻意教导,但耳濡目染之下,她似乎从小就懂得以乐观的态度发现美好。

父母同样也把文艺细胞遗传给了女儿。小时候的瞿颖是“人来疯”型表演人格,没有观众的时候,可能还没那么尽兴,但邻居叔叔阿姨一夸,她就来了劲头。那时她经常去母亲的单位给药房护士们表演节目。唱首歌,跳个舞,就可以得到一颗喉片。为了吃甜甜的喉片,瞿颖可以开一下午“个人专场”。

“小时候,他们都觉得我肯定是当演员的料,果不其然,十几岁我就去考艺校了,都没跟我爸妈说。学校贴了一个招生简章,我就去了,然后就录取了。”瞿颖说。

“弄潮儿”

“我完全是凭着感觉走,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发生”

1991年,央视春晚先锋性地出现了时尚节目:中国设计师不加一针一线,现场为模特“快速成衣”。那一年,瞿颖以国内第一代超模的身份,走向舞台,惊艳了全国观众。

1992年,瞿颖在中国大饭店门口走秀。 图片来自其微博

从16岁怀揣表演梦考上艺校,到20岁登上央视春晚,瞿颖只走了四年。多年后,她依然感慨自己是幸运的——没什么太大目标,野心更谈不上,但似乎每个时期都会顺利抓住一些机遇,一步步推着自己走向正确的道路。

1989年,瞿颖艺校毕业后被分入湖南省话剧团。当年的话剧市场并不景气,加上身高与其他演员差距太大,瞿颖几乎没什么演出机会。在那个平面广告刚流行的年代,敢于尝试新鲜事物的她开始接触广告和影视剧。不到一年,北京服装表演队领导就挖掘了这个好苗子。几乎毫不费力,瞿颖就从坐冷板凳的演员,转型为上世纪90年代最知名的“挂历女星”。

从平面模特到第一代国际名模,快速飞涨的大众知名度,让瞿颖顺利成为当年第一拨从秀场走上大银幕的女明星。1995年,张艺谋的电影《有话好好说》为女主角安红寻找演员,男搭档是国内外载誉无数的姜文。这个角色吸引了不少女演员,瞿颖也参加了面试,但她并没抱太大期待,“我纯属就是凑热闹去了。”

但《有话好好说》是张艺谋的转型之作,其叙事视角从乡村走到城市,影片中的安红也脱离了过往张艺谋电影中于时代洪流里苦闷挣扎的女性形象,是一个时尚独立、随心所欲、沉入生活肌理的北京大妞儿。因此,这个角色要求演员形象靓丽,要在大街上格外亮眼,这样才能被戏中姜文饰演的赵小帅穷追猛打——这似乎是为瞿颖“量身定制”的角色。瞿颖还记得,当片方通知她入选时,她兴奋得起了一脸的大包,直到电影开拍也没消下去。

虽然,《有话好好说》在张艺谋的导演生涯中是一次争议颇多的尝试,但于25岁的瞿颖而言,这部电影,以及流传至今的经典片段“安红我想你”,却成就了她的高光时刻。

“我没觉得自己有多红,但他们都说我红了。”那个年代,明星不流行戴口罩和帽子,最多戴个墨镜,但瞿颖大多时候连墨镜都懒得戴。她总是不加掩饰地去菜市场、商场。很多人叫出她的名字,她就热情地和大家拍照。

“我好像从来没有那么绞尽脑汁、削尖了脑袋,想要去找一个什么机会。我完全是凭着感觉走,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发生,我也没有那么多纠结和迷茫。”瞿颖形容,年轻时总觉得每天都充满了希望、机会、期待,然后再过了一段时间,这些期待竟也都变成了现实。

人生就要一路向前

“我的状态是比较自在随性的”

《有话好好说》上映后,瞿颖并未顺势专注于电影界大展拳脚,而是坚守自己喜欢的“斜杠”之路,在不同领域持续开疆拓土:走秀场、出专辑、在音乐台做主持、演都市偶像剧……

直到三十岁后,生活开始起了变化。那几年,她不断经历着黑白颠倒的拍戏状态,身体每况愈下,情绪临近崩溃,就像一个无法脱离的恶性循环,连表演也逐渐开始失控。瞿颖毅然决定离开影视剧行业,回归话剧舞台。无关名利,伴随身体的叫嚣,以及对人生路径的反复思考,话剧团出身的她,希望继续实现自己的舞台情结。就这样,瞿颖慢慢消失于荧屏,只留在大众话题当中。

对于“红不红”这件事,她似乎也有着天生的钝感。有一段时间,歌曲《加速度》再次红遍大街小巷,一位朋友兴奋地告诉她:“你终于要‘咸鱼翻身’了!”瞿颖愣了一下,“我啥时候成‘咸鱼’了!”

“我觉得我的状态是比较自在随性的。”瞿颖坦言。

没有戏约这些年,她依然积极寻找着生活的乐趣,做喜剧、演小品、上综艺、运动健身……2012年,综艺《百变大咖秀》邀请瞿颖担任评委。录了几期后,创新的节目模式、惊艳搞怪的模仿,让她忍不住下场尝试。那一年,刚刚走过不惑之年的瞿颖,在节目中不断挑战着明星模仿秀的边界,打碎女星外貌包袱,或大胆搞怪,或尝试女扮男装,以随性又精湛的表演成就了后来的“百变模王”。

就如同瞿颖唱的歌曲《加速度》:“沉默加速度是我的脚步/奔跑在视线里的路/我不要祝福不理会孤独/奔向最远处……”这首歌不仅是她作为歌手的代表作,也更精准诠释着她每一个人生阶段的积极状态——不管什么年龄,人生都在不断突破自我,不管路途加速到多少迈,一定保持一路向前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