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今年1月至7月,兰州接待游客4890万人次。其中,7月份接待游客1268.1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31%。”在2023年这个火热的夏天,兰州这座质朴、低调、温馨的城市,迎来了客流量“井喷式”增长,不仅成为众多游客出游打卡的目的地,也不断刷新着兰州城市旅游话题的空前热度。正如媒体评价,曾因黄河铁桥出名的金城旅游,迎来了久违的“高光时刻”。眼下,暑期旅游热渐渐退潮,如何持久保持兰州旅游的热度,让“流量”变“留量”?兰州旅游在火热“出圈”的同时,即面临着这一理性的关注。

兰州旅游今夏火热“出圈”与多种因素有关,甘肃省文化产业与新型文化业态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李莉的分析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不可多得的避暑气候条件、黄河文化的独特系列优势、西北枢纽城市的独特风情、“黄河之都”的独特美食以及早已享誉全国的中山桥、马踏飞燕和“黄河母亲”雕像等系列独特文化景观,组合形成了一个兰州独有的“休闲空间”和“生活场景”,契合了人们从“景点旅游”到“休闲旅游”转化的需要。与此同时,“东方甄选”等各级各类媒体和网络平台的友好关注和友情助推,也为兰州旅游的快速启航送来东风。

综上,于兰州的文化旅游来讲,要保持长久的热度,地理位置、黄河、气候是我们要着重发挥的优势,环境与服务、人文及产业等,则是需要用心精雕细刻的发力点。

首先,要突出兰州特色,为游客提供独属兰州的“异地”体验。兰州的特色是黄河穿城而过,是夏无酷暑,是丝路重镇。上千万人打卡兰州,仅有中山桥、白塔山不够,仅有黄河茶摊、风味夜市也不够,我们要在更好满足游客需求,更深挖掘兰州文化内涵上下功夫。比如,如何进一步做好黄河文化文章,精致提升黄河风情线,拓展更舒适多样的滨河休闲空间和滨河游乐项目,让“黄河之滨也很美”的金字招牌叫得更响亮;如何进一步做好兰州避暑旅游这篇文章,有效推进兴隆山、吐鲁沟、官滩沟、石佛沟、云鼎等绿色景区的建设提质扩容,聚力提升其服务接待能力,让兰州夏日的清凉更好满足来兰游客避暑的需求;如何进一步做好丝路重镇这篇文章,深度挖掘兰州自古以来多民族共融共建的地域文化,让青城古镇、河口古镇、鲁土司衙门等景点吸引更多的游人,展示兰州具有地域特色的多元文化积淀。唯有做精、做强具有兰州独特优势的旅游产品,打造出长期吸引游客的硬实力,才能为保持兰州旅游热度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我们需要着眼于舒适游客的体验感,进一步完善设施,强化管理,优化服务,让热点景区减少拥堵,如厕不再排队,游客食、宿、行更加便利;要筑牢安全旅游生命线,严格落实安全监管措施,特别要抓好沿黄河景区涉水安全,让乘坐游艇、快艇、羊皮筏子与黄河亲密接触的游客有更完备的安全保障。

我们还需要防范急功近利的思维,坚决杜绝围墙修门收费、跟风涨价等短视行为,让兰州人的厚道持续体现这个城市的淳朴民风和城市的温度,成为引客入兰、留客驻兰的重要资源。

今年5月26日召开的全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提出,要“以超常之举推动文旅产业优先发展、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加快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向文化旅游强省转变,以文化旅游大跨越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新华章。”

回应“以超常之举推动文旅产业优先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需要我们继续上下求索,拿出超常规的智慧和超常规的实干寻求兰州文旅事业发展新突破。

回应“以超常之举推动文旅产业优先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需要我们扎实推进强省会行动,实干当先、奋勇争先,努力建设产业兴旺、环境优美、宜居宜业、智慧高效、安全健康的新时代美丽兰州,以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增强兰州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让新时代美丽兰州真正成为千万游客从四面八方奔赴拥抱的诗和远方。

责任编辑:王旭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