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结婚率一直都是一个比较让人头疼的问题,时代在进步和发展,年轻人的心态也在改变,很多年轻人都不乐意结婚,更加追求自身的独立。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在我们看来,一夫一妻制才是最适合生活的方式。

但是, 在中国的一些偏远地区,却存在着一妻多夫的制度,这样的风俗显然让人瞠目结舌,但是这个风俗在现在却仍然存在,这又是为何呢?


(相关资料图)

(一) 大山深处的古村落,交通不便。

这个地方就是位于云南和四川两省的交界处的一个小村落中。村子名为 俄亚大村 ,主要是纳西族这个少数民族在此聚居。 这里地理位置非常偏僻,位于大山的背面很难享受到充足的阳光。

同时,还有一条湍急的河流像一道天堑横在了村子前面,阻挡了和外界沟通的道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这里的居民进出全靠一条悬挂在河流上方的索道。索道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外界的物资很难运送进来,而且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很多居民因此而丧生。

也有很多村民因为身体不适合溜索而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大山。改革开放后,这里也修建了一座石桥,用来跨过河流,虽然石桥非常的简陋,但也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的进出。

但是因为村子里的路过于狭窄,而且山路比较陡峭,汽车很难开进来,各种山外来的物资还是需要依靠人力或者动物搬运进来。

(二) 特有的一妻多夫制度。

因为地理原因的影响,这里一直非常的贫困。 因为纳西族特殊的民族文化,也为了生存,诞生了让人震惊的一妻多夫制。

这里的女性一般在嫁人的时候都会选择家里有好几个兄弟的,几个兄弟共同拥有一个老婆。每个男人一间屋子,生下的孩子共同抚养。

这也是因为当地男女比例存在着差异,同时经济的贫困导致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保全一个家庭的完整。在当时,因为交通不便,他们只能通过种植等方式来养活自己。

但是这里的大山深处因为气候等影响土壤并不肥沃,农作物的产量极低。这样的制度能够保证一个家庭里面能有多个劳动力,大家团结在一起共同建设一个家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逐渐改善,这里也慢慢的向着富裕的方向前进 ,年轻人们的思想也得到了改变,现在的伙婚制度基本上只存在于老一辈之间,年轻人们还是秉承着一夫一妻制度的理念。

毕竟如果不是实在没有办法生存,谁愿意和其他人分享自己的伴侣呢?在现代的中国法律制度里,也不允许存在这样的结婚制度。也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这样的制度终有一天迎来灭亡。

(三) 正在缓步发展的旅游业。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的村落,这个村子也有着丰富的旅游业资源。 在建筑上,这里在当时为了防止鬼子的入侵,房屋修建的时候纵横交错,仿佛整个村子就是一个大迷宫,不认识路的人很有可能迷路。同时,这里的绣花,传统的服饰等等也极具鲜明的民族特色。

随着交通的逐渐改善,这里也开始兴办起了饭店和民宿,很多游客来到这里,体验当地的原生态生活,享受一片寂静与安宁,甚至有的游客还想要体验这里的溜索,感受刺激与激情。

虽然这里进行了旅游业开发,但是并不是商业化开发,而是在当地民俗民风的基础上,根据特色进行的科学开发。 并没有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处处都保持着原本的原生态。

村民们在游客到来的时候服务游客,没有游客的时候就回归自己的原本生活,制造手工艺品或者下地耕田。来到这里,能够享受真正的田园生活,感受着鸟语花香的寂静,脱离城市的车水马龙。

作为一个两省交界处的村落,这里曾经因为地理原因产生过不合时宜的制度。但是时代是发展的,在政府扶持下的旅游业资源开发,也让这里重新绽放了生机。越来越多的游客被吸引了过来,带动了经济的发展。相信经济的发展能够帮助这里提高文化观念,改善居民生活。也相信教育的逐渐普及,能够让这里的年轻人思想得到提升,一妻多夫制度会在时间的长河里慢慢消逝。

关键词: 作为一个 只能通过 年轻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