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保护复兴正在向渐进式更新转变、向聚焦留住居民转变、向街区更新转变、向微观层面的精细化设计转变。在昨天下午进行的“2019(第四届)北京国际城市设计大会”分论坛上,多位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界的“大腕儿”齐聚一堂,为“北京老城保护复兴”建言献策。

胡同如何能既传承老的乡愁,又能适应新的现代社会?“我在北京住了60多年,先以老住户的身份,说说对北京胡同的感受。”曾主持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规划设计、北京申办奥运会场馆设计任务、首都机场T3航站楼扩建设计等重要任务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设计大师马国馨在发言中指出,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北京的老城保护复兴,并不是说要完全恢复成过去的老样子,而是既要有传承,又要与时俱进,考虑到新时代、新生活的特点,在老城保护复兴的过程中适应现在的新形势。“既要好看,又要好用。”胡同在改造的时候,除了视觉体验要好,胡同住户的居住体验也很重要。因此,应当在原有的城市肌理下,增加一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居住形式和基本单元。

参与了前门草厂什刹海等多地区设计的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李亦农拿出了一组旧城改造的对比图。以西四为例,通过对狭小的胡同院落空间进行梳理,设计师们将过去堆放自行车等杂物的院落门道,设计成了胡同居民可共享的公共空间。门道变成了可供老年人下棋、小朋友跳绳锻炼、亲子游戏的公共空间。(记者 张楠)

关键词: 老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