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晚,香港联合交易所公告称,新力控股即将于4月13日取消上市地位。新力控股若完成退市,其将成为房地产行业暴雷后首例退市房企;同日,蓝光发展公告称,因2022年净资产为负即将“*ST”,公司股价已连续两日低于1元可能触发面值退市危机。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新力控股退市和蓝光发展风险警示进一步说明,部分房企的经营状况还是不好,股票市场的反应也说明,“用脚投票”的机制正逐渐发挥作用。


(资料图)

两家房企面临退市

相比于上市初的139.41亿港元,新力控股目前市值仅剩17.85亿港元。

4月6日晚间,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称,自2023年4月13日上午9时起,新力控股的上市地位将根据《上市规则》第6.01A(1)条予以取消。2021年9月20日,新力控股临时公告停牌,并停牌至今。

除了面临退市危机,新力控股还曾被香港法院颁发“清盘令”。新力控股在2022年8月份遭到持有公司私募债券的债权人,向香港法院提起“清盘呈请”。之后,针对该“清盘呈请”的聆讯曾多次延期,直到2022年12月份,香港法院最终颁布了“清盘令”。

“那就意味着其要被清盘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兼职教授谭浩俊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除非新力控股和债权人之间达成协议,有足够的解决问题的诚意,其次是还要有能力解决,才有机会撤销。”

除了新力控股,出现退市危机的还有蓝光发展。4月6日晚,蓝光发展公告,公司股票2023年4月6日收盘价为0.95元/股,首次低于人民币1元/股,在4月7日报0.94元/股连续两日低于1元/股。根据上交所股票上市规则,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将被直接退市。

截至发稿前,蓝光发展股价已连续两日低于1元/股。而引发其股价进一步下探的导火索是公司的一则公告。公告显示,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公司2022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08.21亿元左右。如公司2022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将触及《股票上市规则》第9.3.2条“(二)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或追溯重述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值”规定的对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情形,公司股票将在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披露后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在公司股票简称前冠以“*ST”字样)。

经营不佳债务缠身

从两家房企的过往公告内容来看,其经营能力曝露出一些问题。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李松律师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新力控股此次危机表面上源于债务问题,但实际上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企业经营惨淡的事实基本无可争议,也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严跃进表示,此次新力控股被取消上市,将成为房企债务风波以来首个退市企业。

触及退市风险警示的蓝光发展也面临着项目交付难、债务违约等困难。

据了解,蓝光发展2022年度业绩预告显示,蓝光发展因自身债务风险尚未得到完全化解,公司经营情况及融资环境未得到改善,已完工开发产品房源和在建与待建开发项目,未来很可能仍难以实现项目获取时的预期;另外,蓝光发展部分项目因债务违约进入预重整、清算程序等实际情况,同时结合公司项目所在城市市场情况及公司债务违约等风险的持续影响,该公司综合前述情况估计计提了约160亿元的减值损失,主要为存货跌价准备。

近期,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新增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本息金额为6.55亿元。截止到2023年4月4日,公司累计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本息金额合计420.55亿元。

加速房企大浪淘沙

同一日出现两家房企的强警示,对于投资者理解房企经营状况、风险防范化解、企业竞争格局等也带来了一些启示。

“房地产企业已经进入了收缩发展与快速分化的周期,如果在此周期之中,房企通过高成本融资来撬杠杆,这种‘逆周期操作’往往有可能加大房企退市和停牌的风险。”北京社科院研究员王鹏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严跃进认为,从新力控股此类企业的退市原因看,实际上和企业经营状况改善不佳有直接关系,很大程度上说明当前有部分暴雷企业的问题解决是比较复杂的。

北京市法学会不动产法研究会理事、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玉臣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0年往前十年,房企的发展是比较快速的,高周转高杠杆高回报。在这个过程中,其实隐藏了很多的问题,比如房企资金管理问题等等。从企业的发展经营规律来看,如果一个企业靠粗放型管理,靠高周转高杠杆循环,其中隐藏的法律风险以及泡沫可能会越来越大,抗风险能力也会随之下降,容易受到内外部影响产生连锁反应,导致企业暴雷。而暴雷后,如果长期得不到缓解和改善,最终将会被资本抛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