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券商投行在迎来高光时刻的同时,其执业专业度也面临更大考验。
东兴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刘嘉玮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券商投行业务将主要在三大方面受益,一是市场容量扩大带动承销保荐规模和收入增加,二是定价权有序变现后收入空间打开,三是业务协同带来的收入增加。”
【资料图】
投行业务收入将持续增长
自资本市场试点注册制以来,A股IPO融资额持续增长,券商投行业务收入进一步增长。2019年券商投行业务收入为482.65亿元,到2021年该业务收入增长至699.83亿元。
2022年证券行业业绩整体承压,前三季度在券商五大主营业务中,唯有投行业务实现正增长,收入为492.25亿元,同比增长6.3%。对此,刘嘉玮表示,“对行业而言,投行业务是未来一段时期券商最具确定性的业绩增长点,特别是头部券商业绩的确定性增强,增长空间打开。”
据中泰证券非银行金融团队测算,在静态假设下,全面注册制落地后,主板审核效率将提升,对券商IPO承销保荐收入增加约37.4亿元/年至80.1亿元/年,占行业总营收约0.74%至1.59%。
随着业务集中度不断提升,头部券商的优势也更加凸显。Wind数据显示,2022年IPO主承销金额排名前三的券商为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市场份额分别为24.12%、10.66%、10.35%(按发行日统计)。65家券商共获得IPO承销及保荐收入合计为288.7亿元;排名前十的券商包揽了IPO承销及保荐70%的收入,其中前三名包揽了36%的收入份额。
中信证券研究团队表示,注册制在提高上市制度包容性的同时,也对投行的“项目发掘”和“资产定价”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为了更好把控项目质量,与优质企业深度绑定,投行业务正在从承销保荐的单点模式,向围绕企业生命周期全链条模式转变。在承销保荐轻资本业务的基础上,向上游延伸至私募股权投资和首发跟投,向下游延伸至流动性做市和股东质押融资等重资本业务,预计投行业务将进一步向头部券商集中。
将促进证券行业集中度提升
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全面合规、有效运行的投行内控机制是提高投行执业质量的基础,监管部门将综合运用多要素校验、现场督导、现场检查等多种方式压实发行人的信息披露第一责任、中介机构的“看门人”责任。
去年12月份,中证协首次发布了证券公司投行业务质量评价结果,主要聚焦三大指标,执业质量评价、内部控制评价及业务管理评价。其中,2022年12家公司被评为A类,50家公司被评为B类,15家公司被评为C类,多家投行业务较强的头部券商并未跻身A类。
值得关注的是,不少券商正在积极打造“投行+”的业务生态模式,在提升定价合理性、推动业务协调性的进程下,投行业务与跟投业务之间的平衡也值得关注。去年市场波动加剧及新股频频破发,也让主承销商包销及跟投压力倍增,尤其是在科创板跟投制度下,去年全年浮盈大幅收缩。
中金公司非银金融团队表示,“全面注册制作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重要变革,将进一步推动A股市场成熟有效,除了投行执业水平外,也对券商的投研、机构销售、风控水平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参考科创板注册制试点以来的趋势,预计全面注册制或将进一步促进证券行业集中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