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立春。春回大地的时节,“归”字被赋予更多内涵。
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的第二个月,我们亲历了三年来最为迫切的“回家”——成千上万的家庭得以团聚;出境出游重现,消费市场快速回暖;医院和药店也重回往日秩序……春节期间,面对大规模人员流动,浙江防控工作平稳有序,“乙类乙管”措施落地见效,农村地区的疫情总体平稳。浙江“新春第一会”释放积极信号:本轮疫情进入收尾阶段。
回想返乡前那一刻,不少人心怀忐忑:一边是万众期待的回家,一边是备受考验的基层防疫。面对未知的疫情波动,基层医疗机构综合研判疫情期间的门急诊量、防疫物资消耗量,将准备做在了前面。
(相关资料图)
春节前一周,景宁县人民医院的感染住院患者虽已出现下降趋势,但医院仍保留了1个感染病区、设置了23张ICU床位,“过去两个月的经历告诉我们,把困难想在前面,很有必要。”医务科科长麻乐乐说;在嘉善县天凝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被安排成两个梯队。院长许建新说这是“阳峰”留下的启示:“一旦就诊人数回升,总不能再让病人等着了。”
基层防疫物资,在这两个月内经历了“过山车”般的上下。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中心卫生院,布洛芬、洛索洛芬片等从1月初就不再缺货,全科医生卢鹏飞说:“这些药都是进医保的,加上政府免费发放的退烧药,目前药品储备充足。”
除了疫情好转的客观原因,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凌锋分析,大家能够平安回家过节,春节前的各项准备、预案发挥了一定作用。
春节期间,江山廿八都古镇木偶戏非遗表演。图源:三衢客户端
回归的家人、回暖的消费,让未来的日子充满想象。回想被疫情打扰过的经历,春归之后,我们仍需保持谨慎与科学,随时应对下步可能出现的波动。
身边的阳性患者少了,有的人说“新冠病毒已经消失”,可以“放飞”了。省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所病毒检验科科长孙逸博士告诉大家:“病毒没有凭空消失,很多人已经感染过了,短期内不会再感染。没了病毒的消息,有人产生病毒消失的错觉。”实际上,病毒仍在,只不过处于低流行水平。
面对仍在进行当中的春运、中小学和大学开学在即、出游带来的人员流动,有人担忧,城乡应急体系是否会“破防”?
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吴息凤认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就医的顺畅取决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她建议,面对可能出现的疫情变化,汲取上一轮经历“阳峰”的经验和教训,应该根据不同事件级别,明确不同医院的功能定位,确定区域中心医院、定点医院、预备医院和方舱医院的动员顺序,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不同类型医院的应对策略。
杭州、台州、丽水等地的多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从过去两个月的实践来看,基层卫生院的确发挥出了“哨点”作用。但从现状来看,相关部门对基层卫生院的硬件投入仍要加大,基层医疗人才的获得感仍需提升。
春节假期过后不久,奥密克戎变异株CH.1.1再次成为焦点。中国疾控中心研判,CH.1.1短期内不会引起本土大规模流行。老百姓的心态呈现了“两极分化”:有的过分紧张,害怕再度感染;有的则选择“躺平”,认为病毒不过如此。
在浙大邵逸夫医院肝病感染科主任吕芳芳看来,两种心态都不可取。“对百姓而言,应对病毒最有效的手段,依然是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她呼吁,大家应坚持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良好卫生习惯、不要相信未经证实的网络报道,便是现阶段最科学的防护。
未雨绸缪,才能与病毒赛跑。凌锋认为,从目前看,病毒仍在不断变异当中,这意味着我们还没有到“躺平”的时刻。“乙类乙管”并不是不管,疾控部门还在继续开展社会面疫情流行趋势监测,输入病例监测,病毒变异情况监测等,还在继续开展重症病例、死亡病例还有特殊人群新冠病毒感染的流调和变异监测,这些监测工作十分重要,是为更好地应对下一波流行提供科学支撑。
两个月来,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的每一步改变,都深刻影响着每个人——2022年12月4日,万众瞩目的优化政策发布,我们相信:步步为营,才能步步赢;12月14日,新政实施10天,摸索与艰难之中,我们看见民众所求;一个月之际,防疫短板不断暴露,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备受考验,我们深思,疫情防控必须守住民生。
如今,新政实施已满两个月,春的气息正跨越寒冬,一点点蔓延。眼前逐步向好、向暖的一切,让我们相信,疫情终会远去,人们的信心、活力和期盼将和春天一起生长,正如我们从未怀疑,每一个春天都会如约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