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吉林大学、深圳大学
两所高校发文
(资料图片)
首次获得嫦娥五号
月球科研样品
吉林大学
地面力学及仿生行走课题组
获批岩屑样一份
共计6.1mg
来源:吉林大学
深圳大学拿到了
100mg月壤样品
还上传了开箱视频
↓↓↓
来源:深圳大学
有谁得到了月球“土特产”?
据吉林大学透露:
作为全程参与中国嫦娥探月工程月球车研制的高校,吉林大学自2005年开始,持续参与和承担相关重大科研攻关任务,成功研制了“JLU”系列模拟月壤,负责建成了亚洲最大的模拟月面试验场,制定了模拟月壤力学测试规范,建立了基于车轮的月壤力学参数反演模型,提出了高通过月球车车轮仿生设计方法,为我国嫦娥探月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目前,该校地面力学及仿生行走课题组正在全力参与嫦娥七号、天问二号、载人登月等国家重大深空探测项目的相关科研工作,课题组教授邹猛表示:“团队将利用真实月壤样品开展月壤微观力学性能研究,为后续模拟月壤研制优化、原位资源利用等提供依据和基础”。
据深圳大学透露:
2018年,谢和平院士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保压、保温、保质、保湿、保光”取芯获取地球深部真实物性参数的构想,自主研制了深部岩石原位保真取芯探矿与保真测试分析系统。在重大科研仪器研制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国际上存在月球取芯“钻不深、取不真”的现状,将研究成果拓展到月球取芯探矿,提出了月球大深度保真取芯探矿构想,获取月球大深度及原“质”原“位”保真样品,实现更加准确的评估月球资源禀赋。
团队介绍,本次月壤申请主要开展考虑宇宙深空中真空电磁涨落环境下的月壤颗粒间传力传热机理研究。
据了解
我国月球样品
于2020年12月17日
由嫦娥五号采集获得返回
共计1731g
具有极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2023年5月
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月球样品管理办公室)
在北京组织召开了
第六次月球科研样品借用申请评审会
经专家委员会评审
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审核
最终16家科研机构的60份申请获得通过
对应23名使用责任人
样品发放量共计12328.8mg
具体发放名单
这项技术突破国外长期封锁!
核磁共振仪器被誉为
“尖端医疗设备皇冠上的明珠”
对于心脑血管、神经和肿瘤等
多种重大疾病影像诊断有重大意义
但生产技术长期被国外封锁
不久前
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研制成功
开始量产
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生产线上生产的是
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
经过一系列复杂精密的程序之后
它将出现在医院的检查室里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医学影像科副主任技师张辉表示:
它的图像质量一点都不逊色于
国际先进的核磁共振仪器
价格也已经比以前大大地降低了
我们医院的医疗检查费
相对于以前也在逐步降低
病人看病的时候花费就会更少了
分辨率不是很高的核磁共振机器
看不出来具体的病灶在哪里
但是在这个分辨率很高的
核磁共振提供的影像上
可以明显地看出肿瘤的所在位置
据悉
这款仪器可以获得人体的全身影像
不仅分辨率更高
还加速了成像速度
这个领域实现了里程碑式的突破!
7月26日
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领衔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和南京农业大学的科研团队
联合攻关的一项研究
系统鉴定了引起籼稻
和粳稻杂种花粉不育的位点
并对其中一个最主效的位点
进行了基因克隆和遗传
分子机制的深入解析
解开了水稻生殖隔离之谜
同时揭示了基因的演化规律
及其在不同水稻种质资源之间的分布
该研究为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培育高产品种
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图片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
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是
大幅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
万建民指出
水稻分籼稻和粳稻两个亚种
我国北方多种植粳稻
南方多种植籼稻
然而
籼稻和粳稻之间存在严重的生殖隔离
其杂交种常表现出杂种不育现象
是阻碍杂种优势利用的最大障碍之一
近年,我国科研人员
频繁解决“卡脖子”难题
不断突破瓶颈,打破封锁
科研成果造福人民,惠及世界
创造了属于中国的“神话”
综合整理自微信公众号“中国青年报”、“吉林大学”、“深圳大学”、“中国探月工程”、“央视新闻”、“中国青年网”、“科技日报”
来源:学校共青团
关键词: